第605章:和平土改 士农工商,商在最末,而世家虽普遍鄙夷商人,但却并不意味着就不会经商。 除了经学传世的家族,比如荀家、孔家等家族外,绝大多数的大家族,多少都有着自家的商铺,也深知商业所能带来的利润。 土地为世家带来了极大的利润,世家当然不愿意放弃,而当经商的收益远远大过土地时,世家还会死死抱着土地而摒弃商业吗 荀彧等众臣眼中异彩连连,他们深知秦家商会的盈利程度,想必南阳世家应该没几个会不心动吧 连环威逼,重利诱惑,主公好手段呀!荀彧等同样出身世家的文臣们心中忍不住赞叹道。 何为连环威逼 没收土地和产业,待南阳世家回归后,只将部分产业归还; 世家联合施压的情况下,归还世家一半的产业; 联名状告后,归还世家全部的产业,在外加出资赎买土地。 秦昊这段时间内所作的种种,表面虽看似风雨飘摇,其实却是稳坐楼台,不知不觉中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南阳世家心中虽都很不满,但也明白了土地要不回来的事实。 没有百姓誓死火拼捍卫土地,没有关东世家的冷眼旁观,没有秦昊死不松口甚至自掏腰包赎买土地,以世家唯利是图的天性,是不可能绝不可能放弃土地的。 南阳百姓的决绝,让所有南阳世家震惊,也明白了秦昊为何不还土地。 因为就算是秦昊去,也照样要不回来,除非想刻意逼反百姓,而真闹得一发不可收拾的话,最后吃亏的还是世家。 所以,与其还奢望根本要不回来的土地,还不如趁机尽量弥补损失。 秦昊将世家的心理揣摩的相当透彻,所以在世家和百姓火拼产生忌惮后,选择了收购土地和组建商会来利诱。 土地只占世家产业的一部分,没了土地世家也照样富贵,可对百姓而言可就是命根子了。 逼急了百姓,对谁都没好处,黄巾就是最好的例子。 威逼利诱,这就是秦昊的手段,若是没有这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南阳绝不可能和平完成土地改革。 而区区南阳世家都要用铁血政策来收服的话,那秦昊又如何征服更难对付的关东和关西世家 他们的行事作为可比南阳世家要霸道的多。 能不死人完成土地改革自然是最好的,而想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则是由秦昊和南阳百姓共同努力的成果。 除了威逼和利诱外,主公将百姓反映也考虑到了,并且充分利用了百姓来给世家施压…… 一念至此,荀彧心中更加庆幸认秦昊为主。 或许秦昊不是众诸侯中出身最好的,但他却是潜力最大的,追随他将拥有无限的可能。 主公真的成长了很多呀,可惜还是略有瑕疵。 荀彧欣慰一笑,随即再次站出,进言道: &nbssp; 主公,凭南阳目前的财政,恐怕没有余力能收购那么多的土地。 见荀彧那副不似作伪的表情,秦昊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该死,竟把财政问题给算忘了。 那缺口大概有多少秦昊连忙问道。 主公,臣刚刚心算了一下,收购世家土地的花费,应足矣支付二十万将士一年的军饷。 秦昊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瞪大眼睛惊呼道:竟然要这么多钱 二十万一大军年的军饷,才能将南阳世家的所有私田买过来,可见南阳世家的土地也最起码有近百万亩,土地兼并何其之严重啊! 主公,我南阳目前的财政情况,仅够支付我全军两万五千将士半年的军饷,想支付这笔钱还差的远呢。荀彧无奈道。 怎么会差那么多 秦昊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穷才是,可看着面无表情的荀彧,他也尴尬的笑了起来,因为南阳财政会这样,还是因为他的缘故了。 夺取可项羽在宛城的钱粮后,南阳财政本来应该很富裕,可秦昊的步子迈的太大。 除了赈济豫州数十万难民外,秦昊还对南阳各行各业都进行了插手,最近秦昊又新建了几大工厂,创建了飞虎军、医护营、工造所…… 这花钱速度简直快如流水,缴获来的钱粮就是再多也经不住这么花。 当然,秦昊也只是想给南阳打一个好底子,毕竟现在他的投入越大,将来获得的回报肯定也越大。 见其余几位辅臣也是一副‘都怪你’的表情,秦昊脸上的尴尬之色更甚,干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打欠条吧,等什么时候有钱了,在慢慢还给他们就是了。 收购土地所得的利益只是小头,跟着南阳商队行商的所得才是大头,所以秦昊并不怕世家不同意打欠条,毕竟这点见识世家还是有的。 刘基见此,一脸严肃的站出,道: 主公,南阳财政已经入不敷出,若在欠下这笔巨债的话,今后数年我南阳的大部分财力,都将会被用在还债上,就跟别说扩军了呀。 是啊,主公占据南阳宝地,若是没有足够的军力作为震慑,难保其他诸侯没有想法呀。王猛附和道。 两人的说辞也很犀利,毕竟各地诸侯都在全力扩军,秦昊的好邻居汝南的袁术,在袁家大把资源的投入之下,如今麾下兵力已近十万众,仅靠这不到三万大军,已经很难震慑觊觎者了。 秦昊略作沉思后,笑道:两位军师放心,财政的问题,本侯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言罢,秦昊对外喊道:上来吧! 秦昊话音刚落,只见沈万三领着三个仆从缓缓走进了大殿,而这三个仆从手中托盘上所放的,真是书本、香皂和玻璃杯三件物品。 沈万三躬身一礼,恭敬道:少主,书本、香皂和玻璃,都已经拿来了。 秦昊点点头,随即指着下方的物品,笑道:诸位请看 众臣早已被吊起了胃口,听到秦昊此言后,全都蜂拥上去围观,随即只听有人不断的发出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