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2月18日,春节刚过,正值北平市第八中学开学的日子,操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交头接耳的打着招呼,分享着过年期间的趣事。“季军,季军,等等我,等等我”章宇边跑边气喘吁吁的对着前面一个身材高挑的男子叫着。此时前面一个身高175,身穿的确良衬衣,褐色的长裤,最新款的小白鞋少年回过头,对着大汗淋漓的男子笑着道:“新年好,小宇你长高了呀,差不多跟我一般了”“那是,寒假过的怎么样啊,刚放假的时侯我去你家找你,你哥说你回乡下了,什么情况哦?大年初一的时侯我跟我爸妈去你家拜年的时侯也没见到你。”章宇笑嘻嘻的边说边走到叶季军身旁。“恩,回乡下了。”叶季军眼光犹如湖面一片宁静,毫无波澜,迈着腿继续朝着教学楼走去。看到叶季军这个样子,章宇并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想不清楚为什么叶季军父母会这样对待他们的小儿子,老话不是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不怪章宇多想,就连叶季军也一直想不明白。1961年全国大饥荒最后一年,北平当兵叶父叶爱旺光荣退伍,也是因为1958年叶父老家门头沟妙峰山公社第一生产大队十字道村被划入北平市,成为了北平市的郊区。所以叶父幸运的被分配到北平市电机修理厂保卫科,叶母毛雅也因为组织上的特殊照顾,被安排到了北平市友谊医成为了一名护士。大叶季军3岁龙凤胎哥哥叶季杰,姐姐叶婷也被安排到了电机修理厂的小学就读一年级。就连5岁大的小季军也被送到当时厂里的托儿所。当时的托儿所,小到刚刚出生不到2个月的婴儿,大到6。7岁的小娃娃。托儿所里60多个小娃娃,只有5位老师照顾,而且多数受照顾的还是不到2岁的奶娃娃。大一些的孩子都是各玩各的,有时侯娃娃们打架,擦破点皮,对于当时的家长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因为当时家家户户基本都是3、5个孩子,自然不会个个都是精细的养着。小季军在托儿所中一直不适应,他是临时插班进去的,大的小的孩子一个个都不认识,这就导致小季军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角落,看着其他小朋友们让游戏,打架等。这样的日子小季军一直持续了3个月,直到叶爷爷跟叶奶奶从北平市郊区的门头沟妙峰山公社坐公共汽车到城里看望儿子跟孙子孙女。因为当时叶父是退伍军人,厂里特殊照顾,并分配了学院胡通一座3间正房加两间西厢房的独院,刚好一家5口的叶家人居住,后考虑到子女长大后的居住,以及叶爷爷叶奶娘他们到城里,有地方落脚,并在东边加盖了2间厢房,一间用于厨房,一间用于洗澡房。厕所是没有的,当时家家户户都是去胡通里的公共卫生间。房子分配好的时侯,叶父就已经将自已的爹娘接到城里居住过一段时间,但是叶爷爷考虑到他们俩老的没有商品粮份额,再加上全国上下都再闹饥荒。所以并以屋子太小,也没有一块自留地,通时叶奶奶担心家里的2只母鸡没人喂为由,只是再城里待了不到1周就匆匆回了大队。叶爷爷叶奶奶提着粗粮敲开门的时侯,看到刚刚被敲门声吵醒因为生病有点发烧没去托儿所的生奄奄小季军,叶奶奶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只见此时的小季军,蓬头垢面,浑身瘦的皮包骨,胸口的肋骨清晰可见,穿着他哥叶季杰的旧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叶爷爷见到小季军的样子也是一呆,心里想着自已的小儿子儿媳不是那种偏心的人呀。傍晚下班了的叶父叶母带着饭盒回到家的时侯,看到一脸怒气的叶奶奶,也是心里一惊。还好在场的叶爷爷把小季军的情况告知他们。叶父叶母既心疼又无奈,他们俩人都是刚刚工作不久,工作交接,物资的盘点,再加上全国的大饥荒,人人都吃不饱,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他们俩口子早在上个月开始的时侯一天只吃一顿饭了,其余时间都是喝水饱。叶家老俩口跟叶父叶母商量了之后,并把小季军带回大队,一方面是有人照顾小季军,另外一方面是大队有粮。虽然现在全国大饥荒,但是门头沟妙峰山公社那边影响相对于较小,因为门头沟北边都是大山,十字道村刚好再山脚下村民不仅可以种粮还可以上山挖野菜充饥,并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但是当时5岁的小季军,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情况,只是以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已了,再加上村里一些孩子有样学样的学着大人说:”小季军,你爹娘不要你咯,你是没人要的小孩。”一开始的时侯小季军还会反驳那些无良的大人跟不懂事的小孩,当时随着时间的推移8岁的小季军要开始上小学的时侯,叶父叶母也没来接他回城里去上学,而且他大伯,黄村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带着他去了公社小学进行报名。这时侯的小季军不再是言语上的反击,而且当有人说他的时侯会直接提着拳头打过去。渐渐的十字道村里越来越少人提小季军的事情了。春去秋来转眼间5年时光已逝,13岁的小季军正是一个翩翩少年郎,1969年上半年已过,小季军已经成功的从小学毕业了,并考取了离家里最近的北平市第八中学。当时的教育政策是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因为1966年大学已经暂停招生,所以中专是当时学习成绩非常好的人才能考上,4年中专学完后,进行分配工作,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铁饭碗。而那些高中毕业生,家里有关系的可以获得国营单位内部推荐的考试名额,考试过了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或者是顶替父母的岗位成为一名工人。对于大部分的高中毕业生,基本上是找不到工作的,只能被迫选择下乡。“上山下乡”运动1956年就已经开始,到了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进入了高潮,这一年大约1千多万城镇中学生毕业生被派送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结束了小学的学业,叶季军即将回到北平市里开始了他的新生活,收拾好行李,坐在牛车上,回首一望生活了8年的十字道村,踏上归途。